早上八点的西安启典口腔门诊部,总能看到一个穿着白大褂的瘦高身影在诊疗室做准备工作。这是史胜团医生十年来雷打不动的习惯——提前到岗检查器械消毒情况。这位说话带着陕西口音的口腔医生,用他指节分明的手已为上千名患者解决过牙齿烦恼。
2013年刚毕业时,史医生在医院规培期间就展现出对口腔修复的特殊敏感度。有次值班遇到全口牙列缺失的老年患者,他连夜研究病例资料,终采用特殊的印模技术完成了让老都点头认可的义齿修复。
这种肯钻研的劲儿让他快速成长。在未央启典口腔任职期间,多次被派往上海、广州参加种植牙新技术培训。门诊部的同事常开玩笑说:"史医生拔智齿时那副专注的样子,比他当年追媳妇还认真。"
很多患者都知道,史医生处理复杂阻生牙有独到方法。上个月有位小伙子横着长的智齿已经顶坏邻牙,跑了三家诊所都说要切开牙龈。史医生仔细评估后,用改良的微创拔牙工具,20分钟就完整取出了牙齿,术后肿胀也比预期轻得多。
在全口义齿修复方面,他尤其注重咬合关系的度。诊所护士记得有个阿姨戴新假牙吃饭时突然流泪,原来是五年来次尝出饺子馅的香味。这些真实的诊疗故事,比任何都更能说明医生的技术水平。
不同于某些医生满口词汇,史医生总能用生活化比喻解释病情。他把牙根比作大树根系,把义齿吸附力说成"像吸盘牢牢贴在灶台上"。有次给小学生看牙,还说蛀牙是"牙齿里住进了贪吃的小怪兽",让孩子乖乖配合了治疗。
这种沟通方式特别受中老年患者欢迎。大伯做了全口修复后逢人就夸:"史大夫说的明白,我这假牙比真牙还听话,啃苹果都不带晃的。"
诊疗台上严肃认真的史医生,私下却是个暖心的人。诊所有个不成文的规定:给行动不便的老人看牙,史医生总会多留出15分钟;遇到经济困难的患者,他会主动说明哪些项目可以报销。有次为赶制患者的临时义齿,他在技工室忙到晚上十点多,第二天照常上门诊。
如今在西安未央区,越来越多的街坊邻居会互相推荐:"牙齿有问题去找启典口腔的史大夫瞧瞧。"这或许就是对医生好的认可。
(本文根据真实医生经历撰写,诊疗存在个体差异,具体治疗方案需面诊确定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