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种一口好牙,吃嘛嘛香"——这是潘小勇医生常挂在嘴边的话。作为银川瑞德口腔诊所的院长,这位扎根西北的口腔医生用10年时间,让上千名缺牙患者重新绽放笑容。今天我们就来,这位从口腔走出来的种植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。
潘小勇医生的履历就像一本口腔医学的教科书:四川大学口腔毕业,这个被称为"口腔界黄埔军校"的地方,培养了他的扎实基本功。但这位医生并不满足于此,从北京奥齿泰到以色列特拉维夫,再到奥地利维也纳,他的进修地图几乎涵盖了种植牙研究中心。
"种植牙不是拧螺丝,要懂骨骼、肌肉、咬合的整体协调。"潘医生这样解释他的求学经历。正是这种钻研精神,让他在西北区种植病例大赛中脱颖而出,成为宁夏少数掌握ALL-ON-4即刻负重技术的。
在瑞德口腔的诊室里,有个特别的展示柜——里面整齐排列着各种型号的种植体。潘医生会拿着它们耐心讲解:"每个人的牙槽骨就像指纹一样独特,我们要量体裁衣。"
对于半口/全口缺牙的患者,潘医生团队会制作详细的PDF种植方案。曾有患者惊讶地发现,方案里连种植体要多长、倾斜多少度都标注得清清楚楚。"这不是故弄玄虚,"潘医生解释,"到毫米的设计,才能20年后的使用。"
特别是针对上颌骨萎缩的病例,他擅长的VIIV穿翼板种植技术,能让60多岁的阿姨不用植骨就当天戴上临时牙,这个画面让很多子女都红了眼眶。
每周三是潘医生的"复查日",这天他总要加班。不是因为手术多,而是要把所有复查患者的每颗种植牙都检查到位。"种植牙的保质期是一辈子,我得对我的作品负责。"他说这话时正在给一位5年前的患者调整咬合,那认真的样子像在雕琢艺术品。
有个细节很有意思:潘医生的诊台永远放着两副眼镜,一副用来常规检查,另一副是高倍放大镜。"西北风沙大,很多老人有轻微牙周炎,不看清楚怎么敢种牙?"这种较真劲儿,倒让不少患者觉得踏实。
在银川本地的口腔里,关于潘医生的讨论挺实在。有位退休教师这样写:"装完牙第三天就能嚼牛肉干,护士追着嘱咐慢点吃,这技术我服气。"也有年轻人调侃:"院长看着严肃,讲方案时像物理老师画受力分析图,不过听完真能明白为啥这么治。"
当然,也有患者提到潘医生的"固执"——不符合种植条件的坚决不接诊。有位糖尿病大叔血糖没控好就被婉拒,后来调理好了才安排手术。"医生要有原则,患者才安心。"大叔终这样理解。
如果你正考虑种植牙,潘医生有几个中肯建议:
1. 带齐过往牙片,哪怕是三五年前的也有参考价值
2. 慢性病患者提前做好各项指标检查
3. 别盲目追求,种植体品牌和医院消毒标准很重要
4. 术后按时复查,这和保养汽车一个道理
目前潘医生在瑞德口腔每周坐诊5天,初诊患者建议提前预约。诊所就在金凤万达附近,停车方便,60岁以上老人还有专属预约通道。毕竟在潘医生看来,"能让西北老乡在家门口享受级的技术,这才对得起当年的白大褂誓言。"
(温馨提示:本文所述疗效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,具体治疗方案需经医生面诊评估。文中提及技术均为正规医疗项目,请选择具备资质的医疗机构就医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