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到天津的种植牙医生,很多缺牙患者都会想到曹申这个名字。作为天津海德堡联合口腔医院的执业医师,曹申医生在口腔领域已经深耕了18个年头。每天清晨,当缕阳光照进诊室,这位戴着眼镜的温和医生就已经开始为当天的患者做准备。他说:"每颗牙齿背后都是一个需要被认真对待的故事。"
2006年从毕业后,曹申医生就一头扎进了口腔临床工作。从基础的补牙、拔牙开始,到后来专攻种植牙技术,他总爱开玩笑说自己是"和牙齿较上劲了"。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,这份看似轻松的调侃背后,是对技术近乎苛刻的追求。
在天津海德堡联合口腔医院,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:曹医生拿着患者的口腔CT片反复研究,有时为了确定一个植入角度,会花上大半个小时和团队讨论。"种植牙不是简单的'打桩子',要考虑骨骼条件、咬合力分布、后期维护等20多项因素。"他常这样提醒年轻医生。
张阿姨是曹医生去年接诊的患者,缺牙三年不敢笑,连爱的脆苹果都戒了。次面诊时,老人紧张得直搓手。曹医生没有急着谈方案,而是先聊起老人孙女的趣事。等气氛轻松了,才拿出牙齿模型慢慢讲解。"曹医生不像看病,倒像自家侄子。"张阿姨后来逢人就夸。
这种"先交朋友再看病"的方式,是曹申的工作习惯。他认为,好的医生不仅要解决牙齿问题,更要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。诊室的抽屉里常备着各种小玩具,是用来安抚小朋友的;给老年患者准备的老花镜度数从100度到400度都有;就连候诊区的座椅,都是他亲自试坐过才定下来的——"要让患者坐得住"。
尽管已经有18年临床经验,曹申每年仍要参加3-4次培训。办公室里那面"证书墙"记录着他的学习轨迹:2018年赴德国参加即刻种植研修,2020年获得allon4种植体系认证,去年刚拿下数字化导板种植操作资质。"技术更新太快了,不学习就会被淘汰。"他说这话时,正在电脑前研究新的动态导航种植。
这种钻研精神让他在复杂病例处理上颇有建树。上个月,一位骨量不足的患者辗转多家医院后找到他。通过GBR骨增量技术配合延期种植,终成功完成了修复。看着患者镜子里久违的完整笑容,曹医生笑得比当事人还开心:"这就是我们做医生的成就感。"
经常有患者问:"种植牙能用一辈子吗?"曹申总会耐心解释:"就像买车需要保养一样,种植牙的平均寿命15-20年,但维护好的用30年的也有。"他总提醒患者,不要轻信"种植""即种即走"的宣传,正规种植需要完善的术前检查和个性化方案。
作为执业医师编号120120000001172的持证,曹申的日常工作除了接诊,还要带教年轻医生。问他有什么职业心得,这个爽朗的天津汉子想了想说:"把每个患者都当家人,把每颗牙都当成自己的——这话听着土,但管用。"
现在,曹申医生依然保持着每周5天坐诊的节奏。对于未来,他打算在数字化种植领域继续深耕,同时开展更多口腔健康科普。"让天津老百姓不出远门就能享受到的种植牙服务,这是我想做的事。"说这话时,诊室外又有新患者按响了门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