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在上海看牙,不少市民会优先想到尤旦口腔。这家门诊部有位叫陈真的年轻医生,虽然才从业7年,却已经成了不少患者口中的"宝藏医生"。今天咱们就来这位擅长牙齿矫正、种植牙的85后医师。

陈医生给人的印象就是踏实。7年前从毕业后,他没急着开业挣钱,反而跑到多家医院进修。听门诊部的同事说,光是种植牙的专项培训他就参加过6次,还自费去韩国、德国参加过学术会议。现在看他给患者做种植牙,那手法确实老练,完全看不出才三十出头的年纪。
有个细节特别有意思。每次给患者设计方案,陈医生总会准备2-3套方案。用他的话说:"每个人的牙槽骨条件、预算需求都不同,得多备几手。"这种较真的劲儿,让不少中年患者都觉得放心。

现在年轻人做矫正怕什么?当然是满嘴钢圈影响形象。陈医生在隐形矫正这方面确实有两把刷子。去年有个空姐来找他做矫正,要求必须不影响工作形象。结果他推荐的舌侧矫正方案,从出门诊到拆矫治器,愣是没一个乘客发现她在整牙。
不过陈医生也不盲目推荐贵价项目。有次来个大学生想戴隐适美,他检查后直接说:"你这情况用金属托槽更好,能省一半钱。"后来那学生家长专门送来锦旗,说现在这么实在的医生太少了。

说到种植牙,陈医生的理念很实在:"种牙不是往骨头里钉钉子,得考虑十年后的使用。"他做的种植病例有个特点——特别重视初期检查。有次给50多岁的患者种牙,光是拍CT就换了三种角度,后来发现患者有轻度骨质疏松,及时调整了方案。
在种植体选择上他也不搞"一刀切"。韩国系、欧美系的种植体都备着,会根据患者骨量、咬合习惯来推荐。有患者开玩笑说:"陈医生这像老中医抓药,还得讲究个对症下药。"
去过尤旦口腔的人应该都见过,陈医生的诊室墙上贴满了解释图。他有个习惯,每次操作前都要用牙模给患者演示。用他的话说:"患者明白原理,配合度能提高。"
上周有个怕疼的阿姨来做根管治疗,陈医生特意调整了麻醉顺序,先从不敏感的区域开始。治疗完阿姨直说:"早知道这么轻松,三年前就该来。"这种把治疗体验当回事的态度,确实值得点赞。

别看陈医生现在技术不错,他每周还保持着学习习惯。门诊部护士透露,他办公桌抽屉里总放着新期的《中华口腔医学杂志》。有次团建,大家唱歌他却在看种植体新品,这份专注劲儿也难怪能快速成长。
现在来找陈医生的除了年轻患者,不少是经老患者介绍来的叔叔阿姨。用一位老顾客的话说:"小陈医生技术好倒是其次,关键是交代病情不忽悠,该注意啥说得一清二楚。"在牙科这个容易踩坑的领域,这份真诚确实难得。
如果正在上海找牙医,特别是想做牙齿矫正或种植牙的朋友,不妨去尤旦口腔会会这位陈医生。毕竟看牙这种事,找到靠谱的医生真的能少走很多弯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