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明明医生怎么样?云南玉溪舒尔口腔10年经验牙医真实评价
次走进云南玉溪舒尔口腔门诊部的人,常常会注意到诊室里那位戴着眼镜、说话温和的李明明医生。10年如一日的职业习惯让他总是不自觉地微微前倾着身子,耐心倾听每位患者的主诉,这个细节让不少老患者印象深刻。
从学院到滇中口腔的沉淀之路
时间拨回2010年前后,刚从山东学院口腔毕业的李明明,带着北方人特有的踏实劲儿开始了职业旅程。问起为什么选择口腔行业,他笑着说:"当年觉得能帮人解决牙疼是件特别实在的事。"正是这份朴素的职业认知,让他在随后10多年里陆续掌握了根管治疗、美学修复等核心技术。
在玉溪当地,不少患者都记得李明明的"三不原则":不盲目推荐项目、不过度治疗、不夸大。曾经有位中学生因门牙缺损来,家长本想做烤瓷牙,他却建议先尝试树脂修复:"孩子还在发育期,能保守治疗就先保留天然牙。"
十年磨一剑的临床真功夫
在常见口腔疾病诊疗方面,李明明有自己的一套工作方法:
- 根管治疗:严格遵循"清创-消毒-充填"标准流程,配合数码片判管情况
- 树脂补牙:注重分层填充技术,避免术后敏感,尤其擅长后牙咬合面重建
- 全冠修复:根据牙体条件选择合适修复方式,会明确告知不同材料的优缺点
门诊部的同事提到,李医生有个保持多年的习惯——每次复杂病例治疗后都会做随访记录。曾有位做过多颗牙修复的阿姨,半年后接到他的回访电话时很是意外:"都这么久了医生还记得我的牙况。"
在学术与临床之间寻找平衡点
尽管日常工作繁忙,李明明仍坚持每年参加国内口腔学术会议。有次周末值班,护士发现他利用午休时间在电脑上看实操视频,问起来才解释:"上次培训讲的新型充填技术,我想再确认下细节。"这种对技术的较真劲儿,也体现在他对年轻医生的带教上,常提醒学员:"我们多花十分钟准备,患者可能就少受一周苦。"
患者眼中的"三好医生"
在舒尔口腔的患者留言簿里,对李明明的评价出现频率高的三个词是:、耐心、实在。一位退休教师这样写道:"李医生解释病情时会画示意图,让我这外行也能明白。"不过私下里他也坦言,开心的评价是患者复诊时说"上次治的牙再没疼过"。
如今在玉溪口腔圈,李明明算不上什么"网红医生",但确实积累了一批认准他的老患者。用门诊的话说:"有些医生擅长营销自己,而李医生更擅长用技术说话。"或许这就是基层医疗工作者的常态——没有惊天动地的病例,有的只是日复一日用守护一方百姓的口腔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