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早上刷牙时发现牙龈出血?吃苹果时留下血迹?这些看似平常的小问题,可能是牙周病悄悄找上门的信号。作为成年人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,我国35岁以上人群牙周病患病率高达85%,但很多人直到牙齿松动才意识到问题的性。

阶段:牙龈炎——刷牙出血是典型症状。当牙菌斑堆积刺激牙龈,会产生红肿、易出血现象,此时及时治疗可完全。
第二阶段:早期牙周炎——牙龈开始萎缩,牙齿之间有"黑三角"出现。细菌已突破牙龈防线,开始牙槽骨。
第三阶段:重度牙周炎——牙齿松动移位,甚脱落。此时牙槽骨吸收超过50%,治疗难度大且有限。
1. 横向用力刷牙:像锯木头一样刷牙会磨损牙颈部,加速牙龈退缩
2. 用牙签剔牙:尖锐物体会刺伤牙龈,牙线才是正确选择
3. 吸烟:烟草中的化学物质会抑制牙龈修复能力
4. 长期喝碳酸饮料:酸性环境会软化牙骨质
5. 不定期洗牙:牙结石是细菌的"堡垒",必须清除

口腔细菌会通过发炎的牙龈进入,增加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风险。孕妇患牙周炎可能导致早产低体重儿。新研究还发现,牙周致病菌与阿尔茨海默症的发展存在关联。
对着镜子做这三个检查:
1. 观察牙龈颜色:健康牙龈呈淡粉色,发炎时呈鲜红或暗红色
2. 按压牙龈:正常牙龈质地坚韧,病变牙龈松软如海绵
3. 检查牙齿:出现明显缝隙、变长(牙龈萎缩表现)需警惕

1. 改良巴氏刷牙法:牙刷倾斜45度,小幅度震颤清洁牙龈沟
2. 每年1-2次洁治:超声波洁牙能清除龈下3mm内结石
3. 选择含亚锡氟化物的牙膏:这类成分能抑制牙周致病菌
4. 控制全身性疾病: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更需加强口腔护理
误区一:"洗牙会让牙缝变大"——变大的牙缝原本就被结石填满,去除后暴露真实情况
误区二:"牙龈出血是因为上火"——持续性出血90%是炎症导致,不是简单的"上火"
误区三:"老年人才会得牙周病"——临床发现25岁左右就可能出现早期症状

当出现以下任一情况时,建议立即就医:
• 牙龈出血持续1周以上
• 口腔有持续异味或异味
• 牙齿出现冷热敏感
• 牙齿松动或咬合无力
• 牙龈肿胀化脓
多吃:苹果、胡萝卜等需要咀嚼的蔬果(促进唾液分泌)
适量:乳制品(补充钙质)
少碰:粘性糖果、碳酸饮料(易附着牙齿)
注意:吃完酸性食物后不要立即刷牙,先用清水漱口
牙周病是渐进发展的慢性病,早期干预好。记住:牙龈出血不是小事,及时处理能避免后续更复杂的治疗。定期口腔检查应该成为像体检一样的健康习惯,毕竟预防永远比治疗更简单经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