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近总听家里老人念叨吃饭不香,仔细一问才知道是后槽牙缺了两颗。像这种缺牙问题,很多中老年人都会遇到。今天咱们就来义齿这个既经济又实用的修复方式,看完你就知道该不该给安排了。

先说说大家常问的问题:装义齿是不是很落后?其实完全不是。义齿就像口腔里的"可拆卸家具",晚上能取下来清洗;而种植牙相当于在牙槽骨里"打地基",价格贵不说,还得做手术。对于牙槽骨条件不好或者预算有限的朋友,义齿反而是更明智的选择。
我遇到不少60岁左右的顾客,刚开始死活要种牙,后来试戴了义齿才发现:吃东西照样能嚼花生米,说话也不漏风,关键是能省下好几万块钱。不过要提醒的是,如果缺牙时间太长导致牙槽骨萎缩,可能就得先做骨粉填充再考虑修复方案。
这个问题就像问一双鞋能穿几年一样,得看你怎么保养。正常使用的话,一副义齿的寿命在5-8年左右。但要注意三个关键期:刚戴的1-2周需要适应,可能会觉得异物感强;半年后好去医院调一次咬合;每年都要做次清洁护理。
上周有位70岁的张阿姨来复诊,她用的义齿已经第7个年头了。问她保养秘诀,原来她每天都用义齿清洁片浸泡,吃硬东西时还会主动避开。你看,只要用心维护,义齿完全可以超长服役。
整个过程大概需要跑3-4次医院:次取模,医生会用藻酸盐材料做口腔"倒模";第二次试戴蜡型,就像裁缝做衣服先试半成品;后一次才是佩戴正式义齿。整个过程不疼不痒,就是每次等待时间稍长些。
特别要说的是,现在都用数码取模技术了,不再是以前那种让人干呕的传统方法。上次给一位有咽反射敏感的大爷做,他全程都没出现不适感,做完直说现在的技术真人性化。

记住这"三要三不要":每天睡前要取出浸泡,吃饭后要冲洗,定期要用清洁片;不要用牙膏刷(会刮花),不要用热水烫(会变形),不要戴着睡觉(影响口腔休息)。
建议家里备两个义齿盒,一个放卫生间用于日常存放,另一个出门随身带着。有次李叔叔在餐馆吃饭时取下义齿包纸巾里,结果被当垃圾扔了,后来只好重新配了一副,这种冤枉钱完全可以避免。

虽然义齿适用性广,但有三类人可能要慎重:牙周炎患者需要先治疗,糖尿病患者愈合能力差要特别注意清洁,癫痫患者发作时可能有误吞风险。另外小朋友缺牙一般不考虑这个方案,毕竟颌骨还在发育。
遇到特殊情况的也别着急,现在有很多改良设计。比如针对口腔黏膜敏感的人,可以做软衬垫设计;对金属过敏的,可以选弹性树脂材料。关键是要跟医生充分沟通你的实际情况。

普通树脂托的义齿在2000-5000元区间,贵的钴铬合金支架的8000-15000元。千万别相信街边"三天快速镶牙"的小,正规医疗机构都要2-3周制作周期。
有个省钱小技巧:如果只是单颗牙缺失,可以选择隐形义齿过渡,几百块钱就能搞定。但长期使用还是推荐正规义齿,毕竟吃东西的咬合力要考虑到。
看完这些,你是不是对义齿有了新认识?其实医疗技术没有的好坏,只有适不适合。建议带着家里老人先去正规医院做个口腔检查,让医生根据牙槽骨条件、咬合关系等给出建议。毕竟吃饭是头等大事,牙齿问题可马虎不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