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上刷牙时牙龈出血?吃苹果留下血迹?这些看似平常的小问题,可能是牙周病发出的警报。作为困扰我国90%成年人的口腔"隐形",早期牙周病症状极易被忽视,等到牙齿松动再就诊往往为时已晚。今天我们就来这个容易被轻视的口腔问题。
新口腔健康调查显示,35岁以上人群中,近八成存在不同程度的牙周问题。很多人误以为牙龈出血是"上火",其实这是牙龈发炎典型的信号。当牙菌斑长期堆积在牙龈边缘,细菌会不断刺激牙龈组织,导致红肿、出血等问题。若不及时干预,炎症会向深层发展,终牙槽骨。
1. 刷牙出血:健康的牙龈不会轻易出血,若连续三天出现刷牙出血就要注意
2. 持续性口臭:牙周袋内的细菌会产生特殊的硫化物
3. 牙龈萎缩:牙齿看起来变长,牙根开始暴露
4. 牙齿松动:咬合无力,时牙齿会自行脱落
5. 牙龈溢脓:按压牙龈时有脓液渗出,说明感染加重

牙周病的可怕之处在于它的隐匿性。从初期牙龈炎发展到中重度牙周炎往往需要数年时间,期间可能没有明显疼痛。但病菌会通过循环影响全身,研究证实它与糖尿病、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。孕妇若患中重度牙周炎,早产风险会增加7倍。
• 误区一:牙齿不疼不用看医生(牙周病早期不会剧痛)
• 误区二:洗牙会让牙缝变大(其实是清除了原有结石)
• 误区三:漱口水能治牙周病(只能辅助控制菌斑)
1. 巴氏刷牙法:牙刷倾斜45度,短距离水平颤动,每次少2分钟
2. 定期洁牙:每年1-2次洁治,清除顽固牙结石
3. 牙线必备:每天睡前使用牙线清洁牙缝
4. 及时就诊:发现牙龈出血超过一周,立即预约牙周检查
早期牙周炎通过基础治疗(洁治+刮治)就能有效控制,发展到晚期可能需要手术治疗。预防胜于治疗,建议每半年做一次牙周探诊检查,通过测量牙龈沟深度能评估牙周健康状况。记住:保护好牙周组织,才能让牙齿陪伴我们更久。
如果发现自己的牙龈经常出血或肿胀,建议尽快到正规医疗机构的口腔科就诊。早期干预不仅治疗好,还能省下不少后续治疗费用。毕竟,再好的假牙也比不上自己的真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