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近有不少人私信问我:“30岁还能做牙齿矫正吗?”“矫正后会不会变松?”甚有位45岁的读者担心自己“年纪大了戴牙套会被笑话”。作为医美行业从业者,今天就用直白的大白话,把牙齿矫正那些事儿一次说清楚。

十年前大家觉得牙套是学生的,现在办公室白领、新手妈妈甚退休阿姨都开始关注矫正。不只是为了美观——咬合不正可能引发偏头痛,排列拥挤的牙齿连刷牙都难清洁。我见过夸张的,一位程序员因为长期单侧咀嚼导致脸型不对称,矫正后连颈椎病都缓解了。
目前主流矫正方式有三种:传统金属托槽、陶瓷半隐形和隐形牙套。金属托槽性价比高但美观度差;陶瓷托槽远看像牙齿反光,适合对外观有要求的人群;隐形牙套能随时摘戴,但对自律性要求极高。记住,没有“好”的方案,只有适合你的。
“12岁才能矫正”是过时观念!只要牙周健康,60岁也能做。青少年确实骨骼可塑性更强,但成年人配合度更高,反而更稳定。重点在于:牙龈萎缩者需要先治疗牙周炎,骨质疏松患者要谨慎评估。
有个误区必须纠正:矫正不会导致牙齿松动。正规操作下,牙齿是在生理范围内缓慢。那些说“老了容易掉牙”的,多半是本身就有牙周病却怪到矫正头上。

时间成本容易被低估。隐形牙套号称18个月完成,实际可能需要2-3年。有位设计师客户因为频繁出差忘记换牙套,终比预期多花了8个月。另外,矫正期间每月复诊雷打不动,异地工作者要慎重考虑。
费用方面,从1万到6万不等。不是越贵越好——复杂病例用金属托槽可能比隐形牙套更。警惕陷阱:某机构打出“全包价8000”,后来才发现不含保持器费和每次复诊的调整费。

拆牙套那天,医生反复叮嘱夜间佩戴保持器,但三个月后八成患者开始偷懒。我见过可惜的:花两年矫正整齐的牙齿,半年就反弹回原样。保持器前半年要全天戴,之后改为夜间佩戴,建议使用。别心疼那几百元更换费,比起二次矫正可是省下大几万。

怀孕期女性激素变化可能影响牙槽骨;重度牙周炎患者好比在松软的土里种树;有颞下颌关节弹响疼痛的需先治疗关节问题。另外,预期值过高的人也要冷静——矫正能改善突嘴,但改变不了骨骼发育导致的“地包天”脸型。
后提醒:务必选择有正畸资质的医生,而不是“三天速成班”出来的技师。下次复诊时不妨多问一句:“医生您是哪年取得的正畸硕士?”医生都会坦然告知。
牙齿矫正不是赶时髦,而是健康投资。与其纠结“现在做晚不晚”,不如先约个面诊拍个片子——你可能离自信笑容只差18个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