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上刷牙时发现牙龈出血?吃苹果留下血印?别以为这只是“上火”,很可能是牙周病在作祟。作为仅次于龋齿的口腔“隐形”,我国35岁以上人群中有近90%存在不同程度的牙周问题。今天我们就来这个容易被忽视的口腔健康隐患。
健康的牙龈应该是粉红色、紧贴牙齿的。如果发现牙龈颜色变深、触碰容易出血,甚伴有持续性口臭,这就是牙周病典型的早期信号——牙龈炎。此时牙菌斑中的细菌正在刺激牙龈组织,及时进行洁牙和正确刷牙,完全可以逆转。
但若放任不管,炎症会向深层蔓延发展为牙周炎。这时你会感觉牙齿似乎变长了(其实是牙龈萎缩),牙齿间出现黑三角缝隙,冷热敏感加重,时可能出现牙齿松动。到这种程度,治疗就变得复杂多了。

很多人觉得牙周病多掉几颗牙,其实它的危害远超想象。研究显示,牙周炎的细菌可能通过循环影响全身: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2-3倍,糖尿病患者血糖更难控制,孕妇可能出现早产低体重儿。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的关系,远比我们认知的密切。

刷牙随便应付30秒、从来不用牙线、把牙龈出血当“上火”处理…这些常见误区正在摧毁你的牙周组织。此外,吸烟者牙周炎发病率比常人高5倍,爱咬硬物、夜磨牙也会加速牙槽骨吸收。如果家人有牙周病史,你更要提高警惕。
1. 巴氏刷牙法+牙线黄金组合:每天少两次,每次3分钟,牙刷斜45度朝向牙龈沟短距离震颤。牙线要卡入牙缝呈“C”型包绕牙齿刮擦,而不是简单上下拉扯。
2. 护理不可或缺:即使没有不适,每年也应进行1-2次洁牙。已有牙龈炎者可能需要龈下刮治,千万别被“洗牙会伤牙齿”的谣言误导,规范的洁治操作不会损伤牙釉质。
3. 改善生活习惯:戒烟限酒,控制血糖血压,缺牙及时修复避免偏侧咀嚼。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钙质,但别指望保健品能替代治疗。

早期牙周炎通过深度清洁+局部用药就能控制;中晚期可能需要翻瓣手术、骨移植等复杂治疗。越早干预,治疗越简单越好。记住:牙龈出血就是身体发出的警报,及时就医才是明智之举。
后提醒,网传的盐水漱口、牙膏等方法只能暂时缓解症状,无法疾病。想要真正解决问题,还是得找的牙周病医生制定个性化方案。毕竟,健康的牙齿才能让你吃嘛嘛香,笑得更自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