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照镜子时总觉得牙齿发黄?你可能不是一个人。牙齿变色问题困扰着许多人,但原因各有不同。有些是生活习惯导致的,有些则是不可抗的自然变化。了解这些原因,才能找到更适合自己的美白方案。
咖啡、红茶、酱油这些深色食物饮料,会在牙齿表面形成顽固色素沉积。就像白衬衫沾上咖啡渍,牙齿的珐琅质也有微小孔隙,色素分子会慢慢渗入。有趣的是,白葡萄酒虽然颜色浅,但其酸性会腐蚀牙釉质,反而更易让牙齿染上其他颜色。
吸烟时,焦油和尼古丁不仅会形成棕色黏着物附着在牙齿上,还会减少唾液分泌,减弱口腔自洁能力。长期吸烟者的牙齿往往呈现特殊的黄褐色,这种变色通常需要处理才能改善。
随着年龄增长,外层牙釉质会逐渐变薄,露出内层偏黄的牙本质。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,就像皮肤会随年龄变化一样。40岁后,牙齿自然色度平均会降低2-3个色阶。
四环素类抗生素可能引起牙齿内部变色,这种变色往往呈现灰褐色条纹。而含氯己定的漱口水长期使用也可能导致牙齿表面着色。就连我们常喝的氟化水,过量时也可能引起牙釉质白斑。

牙齿受到撞击后,可能会启动自我保护机制形成更多的修复性牙本质,导致牙齿颜色变深。而根管治疗后的牙齿,由于失去活力,往往会在几年内逐渐变灰。
了解变黄原因后,我们来看看目前主流的牙齿美白方法。每种方式各有特点,适合不同情况和需求的人群。
在机构进行的冷光美白,通常1-2小时就能看到明显。医生会先保护牙龈,然后使用高浓度美白剂配合特殊冷光照射。这种方法能提升牙齿色阶5-8个级别,可以维持1-2年。敏感牙齿者可能需要预先做处理。
由牙医定制的个性化牙托配合美白凝胶,可以在家使用。通常需要每天佩戴2小时,连续使用2周左右。这种方法较温和,能提升3-4个色阶。关键是要确保牙托贴合度,避免凝胶刺激牙龈。
优质的美白牙膏能帮助去除表面色素,但对深层着色有限。选择时要注意RDA(相对牙本质磨损值)不应超过150,避免过度磨损牙釉质。记住,没有任何牙膏能让牙齿比天生色更白。
无论选择哪种美白方式,术后护理都直接影响的持久性。以下是容易被忽视但很重要的护理要点:
美白后48小时是牙齿容易着色的时期。建议只食用白色或浅色食物,如鸡肉、米饭、牛奶等。避免所有深色食物饮料,包括咖啡、红酒、酱油等。
喝有色饮料时,使用吸管可以减少液体与牙齿表面的接触。但要注意,吸管应放在口腔前部,避免直接对准敏感的牙龈。
美白后1-2天内刷牙力度要轻柔,建议等待30分钟再刷牙以避免刺激。可使用牙膏缓解可能的敏感症状。
根据美白方式不同,一般6-12个月需要进行一次维护性处理。使用家用美白产品者,可以每月使用1-2次巩固。
市场上关于牙齿美白存在各种说法,有些并不科学。了解这些误区,能帮助你做出更明智的选择。
实际上,所有美白都会随时间递减。就像皮肤防晒需要补涂一样,牙齿美白也需要定期维护。平均而言,美白能维持1-3年。
在指导下进行的美白治疗是的。主要成分过氧化氢已被牙科使用数十年。但不当操作确实可能引起敏感或牙龈刺激,因此不建议自行使用高浓度产品。

孕妇、哺乳期女性、牙周病患者及18岁以下青少年一般不建议美白。另外,全口烤瓷或贴面者也不适合,美白剂对这些修复体无效。
柠檬汁、小苏打等家庭偏方可能暂时让牙齿看起来亮些,但长期使用会腐蚀牙釉质,导致更的变色和敏感问题。

牙齿美白是累积的,通常需要2-3次治疗才能达到理想色度。一次性追求过白可能导致牙齿敏感,循序渐进才是正确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