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上刷牙时牙龈出血?咬苹果留下血印?这些可能是牙周病给你的个警告。作为成年人失牙的首要原因,牙周病在我国35岁以上人群中的患病率高达90%,但多数人直到牙齿松动才意识到问题。其实我们的牙龈每天都在用特殊方式发出求救信号。

健康的牙龈呈现淡粉色,紧贴牙面。当菌斑堆积24小时后,牙龈边缘开始发红肿胀,这时刷牙出血就是牙龈炎的典型表现。如果不加干预,炎症会向深层蔓延,牙龈与牙齿之间形成4mm以上的牙周袋,X光片显示牙槽骨已出现吸收,这就是早期牙周炎。发展到后期,牙齿会出现明显松动移位,甚自动脱落。
研究发现,牙周病菌会随着循环影响全身。糖尿病患者如果合并牙周炎,血糖控制难度会增加3-5倍;孕妇患牙周病则可能提升早产风险;更值得警惕的是,牙周病灶的慢性炎症可能加重动脉粥样硬化进程。定期洗牙不仅能保护牙齿,更是对全身健康的投资。
很多人以为用力刷牙就能预防牙周病,其实过大的摩擦力反而会损伤牙龈。电动牙刷不是力度越大越好,建议选择敏感模式。漱口水不能替代刷牙,某些含酒精产品长期使用会口腔菌群平衡。关键的牙缝清洁,单靠牙签远远不够,牙线或间隙刷才是正确选择。
规范的牙周治疗需要分步进行:先通过超声波洁治清除龈上结石,再进行龈下刮治处理牙根面,者可能配合局部用药。治疗后每3-6个月需要维护治疗,就像糖尿病需要定期复查一样。现在还有激光辅助治疗等新方法,能减少传疗的不适感。

每天早晚采用巴氏刷牙法,牙刷与牙龈呈45度角;饭后使用牙线清洁牙缝;每半年进行一次洁牙;控制血糖和戒烟能显著降低患病风险;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果增强牙龈抵抗力。记住,维护牙周健康是一场需要终身坚持的持久战。

洗牙不会使牙缝变大,去除的本来就是病理性结石;治疗过程中的敏感症状通常2-3天会自行缓解;孕妇在妊娠中期也可以进行基础牙周治疗。如果出现牙龈退缩,现在有微创的膜龈手术可以帮助修复,及时治疗才能阻止病情恶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