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次照镜子看到牙齿不整齐,是不是总想着“要是当初早点戴牙套就好了”?作为在医美行业摸爬滚打十年的老编辑,我见过太多人因为选错牙套多花冤枉钱,今天就把行业和真实经验掰开揉碎讲给你听。
上周陪闺蜜去诊所,她盯着价格表上的数字直皱眉:“从几千到五六万,差价够买两个包了!”其实选择牙套就像挑鞋子,合脚重要。传统金属牙套就像运动鞋,价格亲民(通常8000-1.5万),适合复杂矫正;而隐形牙套更像小皮鞋,美观但需要高度自律(2-5万),每天必须戴够22小时。
我常跟客户说个真实:28岁的程序员小李选了贵的隐形牙套,结果因为加班老忘记戴,两年疗程拖成三年半。所以千万别跟风,经常要见客户的选隐形,预算有限的选金属自锁,青少年用陶瓷托槽更不容易刮嘴。
1. “进口材料”可能是贴牌货:有些机构把国产牙套换个包装就敢加价50%,记得要求看医疗器械注册证编号,在药监局官网一查便知真伪。
2. 隐适美≠隐形牙套:就像纸巾里的“清风”,隐适美只是隐形牙套的一个品牌。国产时代天使、正雅也不错,价格却能省下1-2万,特别适合拔牙矫正不多的朋友。
3. 小心捆绑消费:某连锁机构把拍片、拔牙、保持器全部拆开收费,后比报价单多掏了近万元。签合同前务必确认是否包含:3D方案设计、全部复诊、应急处理、2副保持器这些标配服务。
上个月有个读者发来血泪教训:戴牙套第就去吃火锅,金针菇缠满托槽的惨状让她当场社死。分享几个实用小贴士:正畸蜡要囤够(托槽磨嘴时救命用),冲牙器比牙线更方便,陶瓷托槽别喝咖啡(别问我怎么知道的)。
容易被忽视的是保持器!见过太多人拆牙套半年后反弹,不得不二次矫正。现在主流的是哈雷保持器和透明保持器,前者耐用但影响说话,后者美观但易损耗,建议两副交替使用。
近总刷到“戴牙套老十岁”的帖子,作为经历过全流程的人要说句:咀嚼肌暂时萎缩确实会让脸颊凹陷,但矫正结束咀嚼后,80%的人会在6-12个月逐渐改善。重点是要坚持做咬胶练习,千万别因为怕牙套脸只吃流食。
后提醒大家,牙齿矫正本质上是个医疗行为,别被网红诊所的装修迷花眼。记得确认主治医师是否有口腔正畸学背景(认准中华口腔医学会正畸专委会会员资质),毕竟要在你牙齿上工作两三年的,比重要得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