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有不少朋友问我:"洗牙是不是智商税?""听说洗牙会把牙齿洗松?"作为在医美行业摸爬滚打十年的老编辑,今天就用大白话跟大家洗牙这件事。
很多人以为认真刷牙就够了,其实牙刷只能清洁表面60%的区域。我们的牙齿有五个面,牙龈线以下和牙缝这些隐蔽角落,日积月累会形成顽固的牙结石。就像烧水壶的水垢一样,这些黄色褐色的硬块,单靠牙刷根本搞不定。
我认识的口腔科医生打了个形象的比方:刷牙就像日常打扫房间,洗牙相当于年底大扫除。即使你每天擦桌子拖地,时间长了墙角还是会积灰对吧?
说实话,次洗牙的人多少会有点酸胀感。特别是牙龈有炎症的朋友,就像给发炎的伤口消毒一样会有感觉。但现在正规机构都有舒适化方案,比如先做表面麻醉,或者选择超声波+水雾的轻柔模式。
上周陪闺蜜去洗牙,她原本紧张得攥拳头,结果全程都在刷手机。医生说现在设备更新换代,像EMS这类进口洁牙机的体验已经好很多了。
谣言一:洗牙会损伤牙釉质?
合格的洁牙头是圆钝的超声振动,工作原理就像震碎石头上的青苔,不会伤到牙齿本身。但要注意避免去不正规的小诊所,使用磨损的器械。
谣言二:洗牙会让牙缝变大?
这其实是错觉。原本被牙结石填满的缝隙清理干净后,舌头会感觉到"空荡荡"。就像拆掉牙箍的人总觉得牙齿漏风,过一周就适应了。
谣言三:洗牙会导致牙齿敏感?
健康的牙齿洗完不会有明显敏感。如果觉得酸,说明牙龈已经萎缩暴露出牙根,这个问题其实早就存在,洗牙只是让你发现了它。
经常抽烟喝茶的朋友,色素沉积会比常人快;戴牙套的小伙伴,托槽周围容易藏污纳垢;还有牙龈经常出血的,说明已经有牙周炎前兆。一般建议每年洗1-2次,具体情况可以拍个口腔全景片让医生判断。
洗牙前记得吃早饭,低血糖容易心慌;避开生理期,这段时间牙龈更敏感。刚洗完牙那一周,少吃冰的、酸的,可以用感牙膏。重要的是,洗牙后要认真学习巴氏刷牙法,医生手把手教的那种。
看消毒流程是否规范,现在正规医院都是一人一机一消毒;问清楚洁牙设备型号,就像买手机要问苹果几代一样;别贪图几十元的团购,有些套餐会偷工减料只洗前牙。记住,的事就该交给的人做。
后唠叨一句:牙齿健康不是小事,与其在网上看碎片化信息,不如找个靠谱的牙医当面。毕竟我们每个人的口腔状况,就像指纹一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