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小美今年25岁,每次拍照都习惯性抿嘴笑。上学时因为牙齿不齐被同学起外号,这个心结一直留到现在。像小美这样的朋友不在少数,今天我们就来正畸那些事儿。
很多人以为牙齿不齐是天生的,其实后天因素影响更大。儿童时期吮手指、咬嘴唇、用口呼吸这些习惯,都会让牙齿"跑偏"。我见过一个13岁的小患者,因为长期用嘴呼吸,导致上牙弓变得特别窄。
成年人牙齿移位也很常见。智齿生长挤占空间、不良修复体、牙周病导致牙齿松动,都可能让原本整齐的牙齿变得七扭八歪。
经常有家长问:"医生,我家孩子7岁需要矫正吗?"我的建议是:7-9岁可以来做次检查。这个阶段能发现颌骨发育问题,比如地包天这种情况越早干预越好。
但戴牙套的黄金期是12-16岁,这时候换牙基本完成,牙齿速度快,矫正也稳定。有个小患者12岁开始矫正,一年半就完成了,现在笑起来特别好看。
成年人也别灰心,我接诊过58岁的阿姨。她说:"年轻时没条件,现在想为自己活一次。"矫正两年后,她特意来给我看她的婚纱照。
现在主流的矫正方式有四种:
1. 金属托槽:性价比高,适合学生党。有个大学生戴着它完成了矫正,毕业照上笑容特别灿烂。
2. 陶瓷托槽:远看不太明显,但要注意别喝咖啡和茶,容易染色。我有个患者就是没注意,两个月后托槽变成淡黄色。
3. 隐形牙套:适合上班族,但自律性要强。有个设计师患者每次吃饭都忘记戴回去,结果多戴了半年。
4. 舌侧矫正:完全看不见,但对医生技术要求高。有个主持人选用这种,节目录制完全不受影响。
次面诊要先拍片取模,就像给牙齿做"体检"。有个小患者特别可爱,取模时说:"医生,这个草莓味的泥巴真好吃。"
戴上牙套后,前三天可能会酸胀,建议喝粥、吃面条。我有个患者不信邪,非要啃鸡腿,结果托槽掉了两次。
复诊周期一般是4-6周,千万别偷懒。有个患者半年没来复诊,再来看时牙齿都乱了,只能重新调整方案。

很多人以为摘了牙套就万事大吉,其实保持器更重要。建议年全天佩戴,第二年晚上戴,之后每周戴2-3晚。我接诊过认真的患者,五年了还在每晚戴保持器。
有个反面:患者矫正完觉得戴保持器麻烦,三个月后牙齿就开始反弹,现在后悔莫及。
误区一:"矫正后牙齿会松" 规范操作下,牙齿到新位置后会重新稳固。我10年前矫正的患者,现在咬核桃都没问题。
误区二:"年纪大了不能矫正" 只要牙周健康,60岁也能矫正。上周还有个45岁的患者来,她说想用好的状态迎接女儿婚礼。
误区三:"矫正可以瘦脸" 这个要分情况,如果是牙齿问题导致的脸型变化,矫正后会有改善。但如果想靠矫正变成瓜子脸,可能会失望。
1. 一定要选正规机构,我见过太多美容院矫正失败的
2. 矫正期间更要注意口腔卫生,电动牙刷、冲牙器都可以用起来
3. 遇到托槽脱落、钢丝扎嘴要及时复诊
4. 矫正完成后要按时戴保持器
牙齿矫正不仅仅是,更是对健康的投资。当你能自信地开怀大笑时,就会明白这一切都值得。如果你还在犹豫,不妨先做个检查,听听医生的建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