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周病是什么?牙龈出血别忽视,3个阶段症状要警惕
早上刷牙时发现牙膏泡沫里带着血丝,吃苹果总留下血印子...这些很多人以为的"上火"症状,其实可能是牙周病在敲警钟。作为口腔健康的"沉默",我国35岁以上人群超80%存在不同程度的牙周问题。今天就带大家用简单的话,看懂这个容易被忽视的口腔疾病。
牙周病是牙齿周围组织的慢性炎症,从牙龈红肿开始,逐渐牙槽骨,终导致牙齿松动。病程可能持续数年,且早期症状容易被忽视。
一、牙周病的3个发展阶段
1. 牙龈炎阶段(可逆期)
这时候你可能会发现:
- 刷牙时牙龈容易出血
- 牙龈颜色变深红,看起来有点肿
- 偶尔有口臭现象
是这个阶段只要及时处理,牙龈还能健康。就像皮肤被划破会发炎一样,牙龈受到牙菌斑刺激产生的炎症反应,及时清洁就能好转。
2. 早期牙周炎(关键干预期)
如果忽视牙龈出血,问题就会升级:
- 牙龈开始萎缩,牙根部分暴露
- 牙齿和牙龈之间形成"小口袋"(称牙周袋)
- 吃冷热食物时牙齿敏感
这时候牙槽骨已经开始被慢慢吸收,就像树根周围的泥土被水冲走。需要洁牙和深度清洁才能控制。
3. 中重度牙周炎(不可逆期)
到这个阶段会出现:
- 牙齿明显松动,咬东西使不上劲
- 牙龈经常肿痛流脓
- 牙齿看起来变长了(其实是牙龈萎缩)
此时牙槽骨流失,可能需要手术治疗。就像房子地基被掏空,再好的装修也保不住。
二、日常中伤牙周的习惯
很多人都在不知不觉中伤害牙龈:
- 横向用力刷牙 - 像锯木头一样刷牙会磨损牙齿颈部,加速牙龈退缩
- 用牙签剔牙 - 容易刺伤牙龈,建议改用牙线或冲牙器
- 吸烟 - 烟草会使牙龈缺氧,降低抵抗力
- 不定期洗牙 - 牙结石就像牙龈上的"水泥",刷牙无法清除
三、简单有效的预防方法
保护牙龈其实没那么复杂:
做什么 | 怎么做 | |
---|---|---|
改良刷牙法 | 牙刷斜45度对准牙龈沟,轻轻震颤 | 清除牙菌斑效率提升40% |
使用牙线 | 每天睡前清洁牙缝,呈C字形包绕牙齿 | 减少牙缝蛀牙和牙龈炎症 |
定期检查 | 每6-12个月洁牙1次 | 及时发现早期问题 |
特别提醒:
糖尿病患者、孕妇、正畸人群更要重视牙周健康。这些人群激素变化大,牙龈更容易发炎。
四、常见疑问解答
Q:洗牙会让牙缝变大吗?
这是典型误区。洗牙清除的是本就该清除的牙结石,牙缝变大是因为结石已经造成了牙龈萎缩,洗牙只是还原了真实情况。
Q:治疗牙周病会很痛吗?
现在有超声波洁牙和显微治疗技术,配合表面麻醉,治疗过程基本可以做到。比起治疗的短暂不适,牙周病带来的长期危害更值得重视。
Q:牙龈萎缩能长回来吗?
轻度牙龈炎引起的红肿消退后牙龈能原状,但已经萎缩的牙龈组织无法自然再生。重点是通过治疗阻止继续恶化,现代牙周手术可以部分修复缺损。
写在后
牙周病的可怕之处在于它的"温水煮青蛙"效应。从20多岁开始积累,到四五十岁牙齿松动时往往为时已晚。记住这个简单公式:牙龈出血=身体警报。下次刷牙见红时,别再用"上火"安慰自己,及时行动才是对牙齿好的投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