刷牙时牙龈出血?口气越来越重?当心,这可能是牙周病发出的警告信号。作为成年人牙齿缺失的首要原因,牙周病在我国35岁以上人群中的发病率高达85%,但真正重视的人却不到。今天我们就用直白的语言,告诉你如何守住牙齿的"地基"。
很多人把刷牙出血归结为"上火",喝点凉茶就敷衍过去。实际上,健康的牙龈就像牢固的橡皮筋包裹牙齿,刷牙时绝不会出血。当菌斑长期堆积形成牙结石,牙龈就会发炎肿胀,这时稍微触碰就会出血——这是身体发出的早警报。
如果不及时处理,炎症会向深层发展。原本紧紧包裹牙根的牙龈开始退缩,形成越来越深的"牙周袋"。这里会成为细菌的温床,悄悄支撑牙齿的牙槽骨。等出现牙齿松动时,往往已经发展到中重度牙周炎。
除了清洁不到位,这些日常习惯会让牙周病雪上加霜:用牙签剔牙反而会撑大牙缝;把牙齿当开瓶器会导致牙周膜损伤;吸烟会让牙龈供血不足;长期熬夜会降低免疫力。危险的是认为"不疼就不用治",等牙根暴露、牙齿移位时,治疗难度和费用都会翻倍。
对着镜子做个简单检查:观察牙龈颜色(粉红为健康,暗红提示炎症);轻压牙龈看是否出血;用舌头感受牙齿是否变长(牙龈退缩征兆)。如果发现以上任何一种情况,建议尽快预约牙周专科检查。的牙周探诊和全景片检查,能判断骨质流失程度。
很多人以为洗牙就能治好牙周病,其实要根据病情分级治疗:轻度患者通过超声洁治+抛光即可;中度需要龈下刮治清除牙根表面;重度可能需配合激光治疗或微创手术。整个治疗过程可能需要3-4次复诊,就像处理树根周围的病虫害,必须清理才能让"土壤"重新稳固。
治疗后的维护更重要:每天刷牙3次,每次3分钟,要选用软毛牙刷和含氟牙膏;学会使用牙线清理牙缝;每3个月更换牙刷;每年少2次洁牙。特别提醒:冲牙器不能替代刷牙,它只是辅助清理的工具。
"洗牙会让牙缝变大"——其实是清除了原本填塞在缝里的牙结石;"牙龈萎缩不可逆"——早期干预可以控制发展;"老人牙齿松动是正常的"——80岁保有20颗健康牙齿完全可能。记住:牙周病预防大于治疗,越早干预越好。
牙周病的是无声而持久的,但只要我们掌握正确的防治方法,完全可以让牙齿陪我们到老。下次刷牙出血时,别再简单归咎于上火,及时行动才是对牙齿好的呵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