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牙齿矫正的人越来越多,但很多消费者对正畸治疗存在认知误区。作为从业10年的医美编辑,我整理了正畸科实用的信息,帮你避开那些容易踩的坑。
很多人误以为口腔医生都能做牙齿矫正,其实正畸属于细分领域。合格的正畸医生需要额外3年专科培训,获得正畸学硕士以上学位。建议选择有中华口腔医学会正畸专委会(COS)会员资质的医生,这类医生每年需完成特定数才能维持资格。
市面上矫正器从1万到6万不等,但价格≠。传统金属托槽矫正效率高,适合复杂病例;隐形矫正美观但依赖患者配合。关键要看医生的方案设计能力,同样的矫正器在不同医生手中可能相差30%。
40岁来做矫正的越来越多。牙槽骨终身具有改建能力,只要牙周健康,60岁也能矫正。只不过矫正时间比青少年长3-6个月,需要更多保持器佩戴时间。
当出现地包天、龅牙、深覆合等影响咬合的情况,或者因牙齿拥挤导致清洁困难时,建议及时矫正。有些看似只是美观问题,长期可能导致关节弹响、偏头痛等全身症状。
拆掉牙套才是考验的开始。前半年需要24小时佩戴保持器,之后逐渐减少到夜间佩戴。很多人反弹都是因为嫌麻烦提前停用,建议做好佩戴2-3年的心理准备。
一看医生资质证明,二看完整度(要求查看同类型病例的前后对比),三看消毒流程(必须有无菌包装器械)。别被网红机构的迷惑,某些PS过度的对比图连牙弓弧度都不自然。
后提醒:正规医院都会建议先拍全景片再做方案,一上来就推荐隐形矫正的要警惕。牙齿是精密医学行为,需要根据牙根长度、骨量等数据个性化设计,绝不是简单排列牙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