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近在门诊遇到不少家长问:"孩子乳牙反正要换,真的需要专门看儿童口腔科吗?"这个问题背后,其实藏着许多家长对儿童牙齿健康的认知误区。今天咱们就用大白话,关于孩子看牙的那些事儿。

上周接诊的5岁男孩明明,右侧后牙已经黑了大半年,家长想着"反正要换牙"一直没处理。结果检查发现,蛀牙已经感染到恒牙胚,不得不做根管治疗。像这样的几乎每周都会遇到,很多家长不知道,乳牙的健康直接影响恒牙发育。
乳牙从6个月萌出到12岁左右替换完毕,要服役整整6-10年。这段时间里,它们负责为恒牙"占位置",引导恒牙正常萌出。如果乳牙提前脱落或蛀坏,可能导致恒牙排列不齐,甚影响颌骨发育。
美国儿科学会建议,颗乳牙萌出后6个月内就该做口腔检查。实际门诊中发现,很多孩子次看牙时已经出现龋齿。其实从长牙开始,每3-6个月定期检查,能早期发现脱矿、咬合异常等问题。
记得7岁的乐乐妈妈曾说:"早知道他吃夜奶会蛀牙,当初就该听医生的戒掉。"确实,很多牙齿问题预防比治疗简单得多,涂氟、窝沟封闭这些预防措施,花费不到补牙的十分之一。
上个月有个转诊来的孩子,在普通牙科诊所吓得死活不配合。转到我们这儿后,通过玩具牙模演示、动画片分散注意力,终顺利完成治疗。儿童口腔的特点就是"懂孩子"——诊室布置得像游乐区,医生会蹲下来和孩子平视交流。
在设备上也不同,儿童牙椅更小巧,使用的器械都是迷你版。治疗时会采用"tell-show-do"方式:先告诉孩子要做什么,用模型演示给他看,后才实际操作。这种人性化处理能消除孩子以上的恐惧感。
上周夜班接诊的特别典型:3岁宝宝摔跤磕断门牙,家长用纸巾包着断牙赶来。这种情况就属于儿童牙外伤急诊,需要专科医生评估是否需要再植。此外,如果发现孩子有这些情况,建议尽快就诊:
• 乳牙过早脱落或超过7岁还没换牙
• 新长出的恒牙明显发黄或形态异常
• 长期口呼吸、睡觉打鼾
• 地包天等明显咬合问题
• 牙齿上有白垩色斑点或带状缺损
后分享几个门诊医生都在用的护牙小技巧:
1. 牙刷选短柄宽头的,家长帮刷到7岁
2. 含氟牙膏用量:3岁前米粒大,3-6岁豌豆大
3. 戒不掉的夜奶,喝完一定要喂口清水
其实儿童口腔问题没有想象中可怕,关键是早发现早处理。与其等孩子喊牙疼,不如定期带他们做个简单检查。毕竟,给孩子一副健康的牙齿,才是实实在在的礼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