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刷牙时总感觉后槽牙有个小洞,吃冷饮时还会突然酸疼?别硬扛了,这很可能是龋齿找上门。作为在口腔健康领域工作多年的观察者,我见过太多人因为拖延治疗,把小问题拖成大麻烦。今天咱们就龋齿填充那些事,帮你少走冤枉路。
上周遇到位30岁的程序员,他两年前就发现牙齿有黑线,当时医生建议补牙,他觉得"不疼就不用管"。结果今年突然牙疼到睡不着,检查发现已经发展成牙髓炎,终花了3000多元做根管治疗+牙冠。其实当初如果及时补牙,可能只需要花300元左右。
牙齿就像被虫咬的苹果,表面看着只有个小黑点,内部可能已经蛀空。早期补牙就像用树脂把苹果的洞填平,要是拖到烂到果核(牙髓),就只能"挖芯"处理了。
目前主流补牙材料有3种:
1. 玻璃:150-300元/颗 适合儿童乳牙或老年人牙龈附近的龋齿,含氟能防蛀,但耐磨性稍差
2. 复合树脂:300-600元/颗 常用的选择,颜色接近真牙,前牙后牙都能用,超市门口宣传的"99元补牙"多用劣质树脂
3. 嵌体修复:1500-4000元/颗 针对大面积缺损的定制修复体,相当于给牙齿戴个"帽"
(具体价格受城市、医院级别、缺损程度影响,医院通常比私立诊所贵20%左右)
上次陪闺蜜去补牙,全程拍了照片:
1. 医生先用小镜子检查,发现她右侧臼齿有个隐藏的窝沟龋 2. 用蓝色显影剂确认蛀牙范围,蛀掉的部分会变成深蓝色 3. 像迷你电钻的工具清除腐质,其实声音比电动牙刷还轻 4. 涂上酸蚀剂让牙齿表面变粗糙,树脂才能粘得更牢 5. 分层填充光照固化,后调整咬合,全程不到半小时
"原来补牙不打麻药也不疼啊!"闺蜜全程攥着的手终于松开了。
1. 陷阱: 街边"68元补牙",可能用劣质材料或故意漏报龋齿数量,后收费翻倍
2. 过度治疗: 明明可以补的牙,个别机构会忽悠做烤瓷牙,遇到让"磨好牙"的情况一定要警惕
3. 材料冒充: 300元的国产树脂谎称进口纳米材料,可以要求查看材料包装
避坑建议:选择有《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》的机构,要求提前出具详细报价单。
1. 2小时内别吃东西,24小时内避免啃硬物 2. 咖啡、红酒等深色食物少吃,树脂可能会染色 3. 每半年检查一次补牙材料是否有脱落 4. 改用含氟牙膏和牙线,邻面龋大多是从牙缝开始的
记得有位顾客的树脂填充用了8年还完好,秘诀就是每次刷牙都认真清洁补牙边缘。
1. 牙洞不会自己愈合,只会越蛀越深 2. 补过的牙也可能再次蛀坏,尤其是边缘处 3. 蛀牙其实是细菌感染,情侣间接吻会传播致龋菌 4. 吃糖不可怕,可怕的是让糖分长时间停留在牙面 5. 孕妇激素变化更容易蛀牙,备孕前建议做口腔检查
发现牙齿有黑线或冷热敏感,建议尽早到正规机构检查。别等到半夜牙痛打滚才后悔,早补牙省下的不仅是钱,更是宝贵的牙神经。现在很多口腔机构都有1元检查,不妨先做个评估再决定治疗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