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牙医建议做根管治疗时,很多人反应是"会不会很疼"。事实上,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,现代根管治疗早已告别"钻牙疼"的时代。今天就带您了解这个常见的牙科治疗,解开常见误解。
当牙齿出现持续性的自发痛、冷热刺激痛,或是咬合时明显疼痛,可能就是牙髓发炎的信号。如果X光片显示牙根尖周有阴影,说明炎症已经扩散,这时候保守治疗很难奏效,就需要通过根管治疗来保留患牙。值得注意的是,有些牙齿虽然外表完好,但因深龋或隐裂导致牙髓坏死,也会出现牙龈脓包等情况,同样需要及时治疗。
标准的根管治疗通常需要2-3次就诊。次就诊时会进行局部麻醉,在牙齿表面开个小洞,清理坏死的牙髓组织,测量根管长度并用临时材料封闭。第二次就诊时医生会用专用器械扩大根管,进行消毒。后用牙胶尖填充根管,完成补牙。整个过程中,现代麻醉技术能确保患者基本感,治疗后可能出现轻微不适也属正常现象。
治疗时的疼痛程度主要取决于牙齿的炎症状态。急性炎症期治疗确实会有一定不适,但医生会调整麻醉方式确保患者舒适。治疗后2-3天可能出现咬合不适,这是正常的组织反应,通常服用常规止痛药即可缓解。需要提醒的是,很多人因为怕疼拖延治疗,反而会导致炎症加重,增加后续治疗难度。
治疗后的牙齿相对脆弱,建议避免用患牙咬硬物。如果进行了暂时充填,要注意保持口腔清洁防止材料脱落。完成全部治疗后,建议尽早做牙冠保护,临床数据显示,做冠保护的牙齿使用寿命能延长5-8年。日常护理要特别注意牙缝清洁,配合使用牙线或冲牙器。
"根管治疗后的牙齿迟早要拔"是常见误区,实际上规范治疗的可达90%以上。"治疗次数越少越好"也不科学,有些复杂病例需要多次消毒才能。另外要提醒的是,有些机构宣传的"一次性根管治疗"并不适合所有病例,具体方案要由医生评估。
根管治疗需要专用设备和医生的耐心操作。建议选择配备牙科显微镜的机构,放大视野能显著提高治疗度。治疗前可以了解医生资质,有经验的医生能判管数目(有些牙齿有隐藏的额外根管),避免遗漏感染源。
后要强调的是,牙齿问题贵在早发现早治疗。定期口腔检查能及时发现隐患,相比后期的复杂治疗,早期干预无论从还是费用考量都是更明智的选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