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可能对“牙体牙髓病”这个词感到陌生,但其实它离我们的生活很近。简单来说,牙体指的是牙齿本身的结构,而牙髓则是牙齿内部包含神经和血管的“软芯”。当这两个部分出现问题,比如龋齿、牙髓炎、根尖周炎等,就会带来难以忍受的疼痛,甚影响全身健康。
牙齿问题往往不是突然出现的,身体会提前发出警告。如果你发现:喝冷热水时牙齿刺痛、吃东西咀嚼无力、牙龈反复肿包,或者晚上突然牙疼到睡不着,这很可能是牙髓或牙根在“求救”。尤其要注意的是,如果疼痛从局部扩散到半边脸,甚引起头痛,说明炎症可能已经扩散,必须尽快就医。
牙髓就像被关在“铁盒子”里的软组织,当细菌通过蛀牙或裂缝入侵时,炎症会导致内部压力剧增,但坚硬的牙釉质又限制了膨胀空间,这种“憋屈”的状态会让疼痛加倍。更麻烦的是,牙髓神经和其他面部神经紧密相连,痛感常常会“串门”,让人分不清到底是哪颗牙出了问题。
有人觉得“牙疼不是病”,痛过一阵就没事了,这是大错特错!未经治疗的牙髓感染可能蔓延到牙根尖,形成脓肿,颌骨;细菌还可能通过流向全身,增加心脏病、糖尿病等风险。临床上甚遇到过因牙源染导致颈部肿胀气道的危急病例。
针对不同程度的病变,牙医会采取不同方案:早期浅龋可以直接补牙;如果蛀到牙髓,就需要做根管治疗——清除坏死组织、消毒后填充,后套上牙冠保护。很多人听到“抽神经”就害怕,其实现在有微创技术和舒适麻醉,治疗过程并不可怕。反而拖着不治,后可能需要拔牙,代价更大。
1. 刷牙要“面面俱到”:每天少早晚各刷一次,配合牙线清理缝隙,别让食物残渣过夜。 2. 定期检查不能省:建议每半年洗牙并做口腔检查,小问题能及早发现。 3. 改掉伤牙习惯:少用牙开瓶盖、咬硬物,夜磨牙人群建议佩戴咬合垫。
• 误区一:“根管治疗过的牙齿寿命短”。实际上,规范治疗的牙齿配合牙冠保护,能用很多年。 • 误区二:“牙不疼就不用治”。有些慢性炎症可能暂时不痛,但仍在继续。 • 误区三:“美白牙膏能治牙本质敏感”。这只治标不治本,根本问题还需处理。
孕妇、糖尿病患者、心脏病患者等群体,口腔问题更容易引发并发症。比如孕妇激素变化会加重牙龈炎症,而牙周病可能增加早产风险。这类人群出现牙疼千万不要自行服药,应尽快到医疗机构处理。
牙齿的损伤往往是不可逆的,网上那些“蒜泥止痛”“花椒塞牙”的偏方只会延误病情。正规口腔机构现在都有完善的检查设备,比如CBCT能三维定位病灶,治疗体验也比过去舒适得多。记住:越早干预,花的钱越少,受的罪也更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