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上刷牙时牙龈出血?吃苹果留下血印?你可能觉得这是"上火",但更值得警惕——牙周病正在悄悄找上门。作为口腔健康的隐形,我国3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90%,但多数人直到牙齿松动才意识到问题的性。今天我们就用直白的语言,说说这个容易被忽视的口腔问题。
牙周病不是突然发生的。当牙菌斑长期堆积在牙龈边缘,细菌产生的会逐渐牙龈组织。初期你可能只是发现:
- 刷牙时牙刷染上粉红色
- 牙龈比原来更红肿发亮
- 偶尔出现莫名的口腔异味
这些看似"小毛病"其实是身体在。就像皮肤破皮会流血一样,健康的牙龈不会轻易出血。如果放任不管,牙龈会从初的发炎(牙龈炎)发展到牙槽骨吸收(牙周炎),终导致牙齿像树根裸露的大树一样摇摇欲坠。
误区一:洗牙会让牙缝变大
:牙缝本就是被牙结石填满的,清除后反而能阻止进一步。就像清理堵塞的下水道,绝不会因为通开水管而让管道变宽。
误区二:年纪大了掉牙很正常
现代医学证明,80岁保留20颗健康牙齿完全可以实现。许多老人的"老掉牙"其实是多年牙周病未治疗的结果。
误区三:不痛就不用治
牙齿的疼痛神经集中在牙髓,而牙周病的是支撑组织。等感觉到疼痛时,往往已经发展到需要拔牙的阶段。
预防牙周病不需要复杂操作,但贵在坚持:
1. 改良巴氏刷牙法:牙刷斜45度对准牙龈沟,小幅颤动清洁,这个动作能有效清除牙龈边缘的菌斑。
2. 牙线非选修课:即便认真的刷牙也只能清洁60%牙面,牙缝必须靠牙线或冲牙器解决。就像扫地不扫墙角,永远不算真正干净。
3. 定期清洁:哪怕没有不适,每年也应进行1-2次洁治,相当于给牙齿做"深度大扫除"。
根据程度,牙周治疗分为几个阶段:
- 基础治疗:通过洗牙、刮治清除牙结石,这是所有治疗的前提
- 药物治疗:局部使用抗菌制剂控制感染
- 手术治疗:对于重度病例可能需要牙龈翻瓣术等
- 维护期:治疗后每3-6个月复查,防止复发
需要特别提醒的是,像孕期激素变化、糖尿病患者、长期服用某些药物的人群,更易发生牙周问题,需要格外注意口腔护理。
近年研究发现,牙周病菌可能通过循环影响全身。它与糖尿病相互恶化,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,甚与阿尔茨海默病存在关联。保护好牙齿,就是在为全身健康筑起一道防线。
明天开始,不妨多花两分钟认真清洁牙齿。毕竟,没有人愿意在美食面前,或者想展露笑容时,因为牙齿问题而犹豫退缩。健康的牙龈应该是淡粉色、质地坚韧,就像珊瑚紧紧环抱着珍珠——这才是牙齿本该有的美好模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