吃饭时突然咬到硬物,牙齿一阵酸疼——很多人都有过这种经历。当蛀牙已经形成,补牙就成了常规的治疗方式。但你知道吗?同样的补牙材料,有人能用十年以上,有人不到两年就需要重新修补。这背后的差距,往往源于一些容易被忽视的细节。
现在常用的补牙材料主要有三种:银汞合金、玻璃和复合树脂。银汞合金结实耐磨,但颜色显眼;玻璃释放氟元素防蛀,但强度稍弱;复合树脂颜色接近真牙,但对医生技术要求较高。没有"好"的材料,只有适合的。前牙建议选树脂材料美观,后牙咀嚼区则可考虑强度更高的选择。
很多人以为补完牙就一劳永逸,其实这些习惯正在缩短补牙寿命:用补过的牙齿开瓶盖、长期单侧咀嚼、夜间磨牙不戴防护垫。容易被忽视的是刷牙方法——横向粗暴刷牙会导致补牙材料边缘出现微裂缝,细菌从此处侵入造成二次龋坏。
刚补完牙的两天特别关键。树脂材料需要24小时完全硬化,这期间避免咀嚼硬物。有些人在麻醉消退后会觉得补牙处"硌得慌",这是正常的高度适应过程,通常3-5天就能习惯。但如果一周后仍有明显不适,可能是咬合问题,需要及时复诊调整。
建议每半年检查一次补牙状态,通过设备能发现肉眼看不见的微渗漏。很多人都是等到材料脱落才就诊,这时往往已经形成新的蛀牙。一个简单的检查习惯,能让补牙寿命延长3-5年。牙医还会用特殊工具抛光补牙边缘,减少食物残渣堆积。
当发现补牙材料有明显缺损、牙齿对冷热敏感加剧、牙龈反复肿胀或口臭突然加重时,很可能需要重新修补。拖延处理会导致牙髓感染,可能从几百元的补牙费用升级到需要几千元的根管治疗。早发现早处理,才是真正的省钱之道。
记住,补牙不是终点而是起点。选择合适的材料、掌握正确的护理方法、保持定期检查,你的补牙完全可以像天然牙一样耐用。下次复诊时,不妨主动询问医生你的补牙现状,了解具体护理建议,这才是对自己牙齿真正的负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