凌晨三点又被牙疼惊醒?喝口凉水突然酸到太阳穴发麻?这些可能是牙体牙髓在发出求救信号。作为在口腔健康领域深耕多年的从业者,今天就用直白的语言,带你了解牙齿"内部生病"的治疗。
把牙齿想象成一个小房子,外层的牙釉质就像坚固的瓷砖,中间的牙本质是承重墙,而里层的牙髓就是房子的水电系统。当细菌突破外层防御,就会引发两种常见问题:一种是牙体疾病(比如龋洞),另一种就是牙髓炎(相当于水管爆裂)。
遇到以下情况建议尽快就医:1.冷热刺激痛持续10秒以上;2.夜间自发疼痛影响睡眠;3.咀嚼时出现定点疼痛;4.牙龈鼓起小包。这些症状的发展往往经历三个阶段——初期敏感、中期剧痛、后期化脓,越早干预越能保住牙神经。
现在的牙体治疗早已不是"电钻恐惧症"时代。以常见的深龋治疗为例,机构会采用显微根管技术,配合橡皮障隔离系统,整个过程就像用微型吸尘器清理牙根管道。对于害怕疼痛的人群,计算机辅助麻醉系统能让打麻药的过程几乎无感。
标准流程一般需要2-3次:治疗会打开髓腔释放压力,相当于给发炎的牙齿开个"减压窗";一周后确认炎症消退,才会进行根管填充;后用树脂或全瓷冠给牙齿穿上"防护甲"。全程需要拍摄3-4张牙片监测治疗,就像给牙齿做体检。
根据牙齿位置和复杂程度,单颗牙治疗费用通常在2000-5000元区间。前牙根管较直操作简单,后磨牙因为根管分叉可能需要更精细操作。要提醒的是,某些机构宣传的"治疗"很可能省略了关键步骤,比如没用橡皮障可能导致二次感染。
刚治疗完的牙齿就像做完手术的病人:避免用患侧咀嚼硬物2周;暂时戒掉啃冰块、开瓶盖的习惯;使用含氟牙膏配合软毛牙刷。如果出现轻微胀痛属于正常现象,但持续肿痛超过3天一定要复诊。
规范的根管治疗+全瓷冠修复,十年存活率可达85%以上。关键是要做到:每年拍片复查一次;学会使用牙缝刷清洁冠边缘;吸烟人群要特别注意牙龈健康。记住,再好的治疗也比不上日常认真刷牙。
后送大家一个自测小技巧:用指甲轻敲怀疑有问题的牙齿,如果明显比其他牙敏感,建议尽快安排口腔检查。牙齿问题就像小火苗,及时扑灭才能避免燎原之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