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上刷牙时发现牙龈出血?吃苹果时留下血印?这些可能是牙周病给你的个警告。作为口腔健康的隐形,牙周病在我国成年人中的发病率高达70%以上,但很多人直到牙齿松动才意识到问题的性。
牙周病是发生在牙齿周围组织的慢性炎症,就像房子的地基出了问题。刚开始可能只是牙龈发红、出血,我们称之为牙龈炎。如果不及时处理,炎症会向下发展牙槽骨,这时候就升级为牙周炎了。
1. 刷牙出血:健康的牙龈不应该出血,这是早的警示信号
2. 牙龈红肿:发炎的牙龈会变得圆钝,失去正常的粉红色
3. 持续性口臭:牙菌斑堆积会产生特殊气味
4. 牙齿变长:牙龈萎缩导致牙根暴露
5. 牙齿松动:这是牙周病晚期的表现
主要原因是口腔清洁不到位。当食物残渣长期堆积在牙齿表面,会形成细菌的温床—牙菌斑。这些细菌会产生刺激牙龈,久而久之就引发了炎症。吸烟、糖尿病、遗传因素等都会增加患病风险。
1. 学会正确刷牙:推荐巴氏刷牙法,每次少2分钟
2. 每天使用牙线:可以清洁牙刷够不到的牙缝
3. 定期洗牙:建议每半年到一年做一次洁治
4. 戒烟限酒:烟草会加重牙龈萎缩
5. 均衡饮食: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果
早期发现完全可以控制。治疗包括龈上洁治(洗牙)、龈下刮治等。对于病例,可能需要进行牙龈手术或引导组织再生术。但治疗与患者的日常维护密切相关,就像糖尿病一样需要长期管理。
牙周病不仅是口腔问题,研究显示它可能增加心脏病、糖尿病、早产等风险。当牙槽骨被到一定程度,牙齿就会像树没了土壤一样脱落。到时不仅影响美观,种植牙等修复方式的费用也远高于早期治疗。
孕妇:激素变化容易引发妊娠期龈炎
糖尿病患者:伤口愈合慢,感染风险高
吸烟者:尼古丁会掩盖出血症状,延误治疗
如果出现持续牙龈出血、牙齿敏感、咀嚼无力等情况,建议尽快就诊。牙医会通过探诊检查、拍X光片等方式评估病情。记住,预防胜于治疗,定期口腔检查能帮您省去很多麻烦。
误区1:洗牙会让牙缝变大(:牙缝本来就是被结石填满的)
误区2:牙龈出血是上火(:这是炎症的明确信号)
误区3:年纪大了掉牙是正常的(:做好护理可以终身保有牙齿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