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有没有想过,为什么有些人到了五六十岁还能啃苹果,而另一些人三十出头就开始为牙疼烦恼?其实,牙齿的健康程度上取决于日常的预防保健。今天,我们就来口腔预防保健的那些事儿,帮你远离牙医的“电钻声”。
很多人觉得“牙不疼就不用管”,其实这是大的误区。口腔问题往往是“温水煮青蛙”——初期没感觉,等到疼起来,可能已经需要根管治疗甚拔牙了。据统计,我国成年人龋齿患病率超过90%,牙周炎发病率更是高达70%以上。而这些问题,完全可以通过预防保健避免。
口腔健康不仅影响咀嚼功能,还和全身健康密切相关。比如,牙周炎可能增加心脏病、糖尿病风险,孕妇的口腔问题甚可能影响胎儿发育。所以,口腔预防保健绝不是“小题大做”。
1. 刷牙:你以为你会,其实可能错了
大多数人刷牙时间不足30秒,这是典型的“无效刷牙”。正确的做法是:
特别提醒:别用太硬的牙刷,你以为刷得干净,其实是在伤害牙龈。
2. 牙线:被低估的神器
刷牙只能清洁60%的牙面,剩下的40%靠牙线。很多人不用牙线是觉得“麻烦”,其实熟练后只要30秒。正确的牙线使用方法是从牙龈向牙冠方向轻刮,不是粗暴地上下拉扯。
3. 漱口水:辅助清洁,不能代替刷牙
选择无酒精配方的漱口水,避免刺激。漱口水可以帮助减少口腔细菌,但记住它只是辅助,不能替代刷牙和牙线。
1. 饮食习惯:隐形
碳酸饮料、果汁的酸性会腐蚀牙釉质;粘性糖果更容易引发龋齿。建议:
2. 定期检查:花小钱省大钱
建议每半年到一年洗一次牙,同时做口腔检查。很多人觉得“洗牙会让牙缝变大”,这完全是误解。洗牙只是清除本就存在的牙结石,不及时清理反而会导致牙龈萎缩。
3. 特殊人群要特别注意
孕妇激素变化容易引发牙龈炎;糖尿病患者的牙周炎风险更高;戴牙套的朋友更要注重清洁。这些人群需要更严格的口腔护理。
误区1:没有蛀牙就不用看牙医
牙周病早期几乎没有症状,等发现时往往已经比较。定期检查才能防患于未然。
误区2:刷牙越用力越干净
过度用力会损伤牙龈和牙釉质。正确的刷牙方式是“轻而”。
误区3:乳牙坏了不用管
乳牙问题会影响恒牙发育,还可能影响孩子营养吸收和面部发育。
看完这篇文章,不妨现在就去做三件事:
记住,预防永远比治疗划算。一口好牙不仅能让你吃嘛嘛香,还能省下大笔治疗费用。从今天开始,好好爱护你的牙齿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