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家孩子是不是总偷偷把牙刷藏起来?或者一提到看牙医就哭闹不止?别急,这可能是大多数家长都会遇到的难题。今天我们就来儿童口腔那些事儿,从乳牙护理到换牙期注意事项,帮你轻松应对孩子的口腔健康问题。
很多家长觉得“乳牙反正要换,坏了也不用管”,这其实是个大误区!乳牙的健康直接影响恒牙的发育,甚关系到孩子的咀嚼功能和面部发育。临床上见过太多:因为早期蛀牙没重视,导致恒牙长歪、咬合异常,后不得不花更多时间和费用矫正。
儿童口腔科医生提醒:从颗乳牙萌出就要开始护理,定期检查能预防80%的口腔问题。比如3岁前发现地包天,简单干预就能解决;拖到换牙后可能就要戴矫正器了。
误区一:含着奶瓶睡觉没关系 睡前喝奶不刷牙?奶液中的糖分整夜附着牙齿,分分钟引发“奶瓶龋”。建议1岁后戒夜奶,喝完必须用纱布清洁牙龈。
误区二:儿童牙刷越软越好 实际上,太软的刷毛无法有效清洁。选择刷头小、刷毛中度柔软的牙刷,3个月更换一次。电动牙刷?6岁以上再用更。
误区三:牙不疼就不用看医生 蛀牙初期往往没痛感,等孩子喊疼时可能已经伤到牙神经。每3-6个月做一次涂氟和窝沟封闭,防蛀比治疗强十倍。
0-2岁:温柔起步期 出牙前用湿纱布牙龈;颗牙冒出后改用指套牙刷。1岁半前戒掉安抚奶嘴,避免“奶嘴牙”。
3-6岁:习惯养成期 教孩子用“画圈法”刷牙,家长每晚要补刷一次。这个阶段可以做全口涂氟,大牙的窝沟封闭也别错过。
6-12岁:换牙关键期 乳牙松动别硬拽,自然脱落好。如果恒牙已出乳牙未掉,要及时找医生处理。这时候也是早期矫正的黄金窗口。
“儿科牙医诊室”和普通牙科真的不一样!墙上贴满卡通贴纸,医生会拿着玩偶示范:“让我们给小熊检查牙齿好不好?”很多诊所还准备了动画片和奖励贴纸。
家长可以提前做这些准备: - 用绘本讲解看牙过程(推荐《鳄鱼怕怕牙医怕怕》) - 在家玩“牙医游戏”熟悉器械 - 避免说“别怕”“不疼”等暗示性语言 - 次就诊尽量选简单项目,比如涂氟
• 乳牙蛀出黑洞或折断 • 牙龈红肿、一碰就出血 • 新牙长出旧牙三个月未脱落 • 睡觉长期张嘴呼吸 • 牙齿明显排列不齐(如地包天、龅牙)
后提醒:选儿童口腔机构要认准《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》,医生好有中华口腔医学会儿童口腔专委会认证。现在很多机构“首诊检查”,不妨带孩子去体验下。
孩子的笑容是宝贵的礼物,而健康的牙齿是灿烂笑容的基础。从小培养好习惯,孩子受益一辈子。如果还有其他疑问,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