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夜被牙疼惊醒,半边脸肿得像馒头,喝凉水像触电——这可能是牙体牙髓病在作祟。作为困扰30岁以上人群的常见口腔问题,每3位成年人中就有1人正在经历牙髓炎的折磨。今天我们就用直白的语言,说说这个让人寝食难安的牙齿疾病。
当牙齿出现以下情况时,说明牙体牙髓可能已经"生病"了:突然发作的尖锐疼痛,像有人拿锥子扎牙神经;喝冷热水时牙齿酸爽到流泪;晚上平躺时疼痛加倍;咬东西使不上劲。更可怕的是,有些牙髓炎初期根本不痛,等发现时牙齿已经烂出大洞。
北腔医院数据显示,80%的牙髓炎患者都是拖到受不了才就医。实际上当牙齿对冷热敏感持续超过30秒,或者出现自发痛时,牙髓很可能已经发生不可逆损伤。
想象你的牙齿就像一栋三层小楼:外层的牙釉质是坚硬的外墙,中间的牙本质是承重墙,里层的牙髓就是水管电路。当外墙出现裂缝(龋齿),细菌就会长驱直入,终"水电系统"(牙髓感染)。
值得警惕的是,牙髓一旦发炎就很难自愈。因为牙髓被坚硬的外壳包裹,炎症会导致内部压力剧增,就像锅持续增压。如果不及时释放压力(开髓治疗),终会导致牙髓坏死,还可能引发根尖脓肿等更的问题。
目前临床上主要有三种治疗方案:
保髓治疗: 适用于早期牙髓炎,医生会清除龋坏组织后,用生物材料促进牙髓自我修复。就像给受伤的手指消毒包扎,等待自愈。约60-70%,但需要患者严格配合定期复查。
根管治疗: 当牙髓感染时,就需要"抽神经"治疗。这个过程好比拆迁队拆除损坏的水电线路,然后消毒,后用人工材料填塞管道。现代显微根管治疗可达90%以上,是保存患牙的方案。
拔牙: 对于无法保留的牙齿,拔除是后选择。但要注意,缺牙后3个月内必须修复,否则相邻牙齿会倾斜移位,引发更多问题。
这是患者关心的问题。现在的麻醉技术可以让治疗过程基本,真正难受的是治疗前的急性发作期。就像先给发炎的手指打麻药再做手术,治疗本身反而能终止疼痛。术后1-2天可能有轻微不适,配合药都能控制。
很多人在牙疼时会犯这些错误:用牙签猛戳痛处,反而加重感染;吃抗生素想扛过去,但药物根本进不到牙髓腔;用偏方含白酒止痛,可能造成化学烧伤。正确的做法是:避免患侧咀嚼,用温盐水漱口,尽快预约医生。
做完根管治疗的牙齿就像摘除神经的手指,虽然不痛了但会变脆。建议及时做牙冠保护,否则咬硬物时容易劈裂。记住,治疗过的牙齿更需要每年拍片复查,就像汽车需要定期保养。
预防牙体牙髓病其实很简单:每天使用含氟牙膏刷牙两次,配合牙线清洁牙缝;每年洗牙去除牙结石;发现黑线或龋洞及时补牙。特别提醒爱吃甜食的朋友,吃完要及时漱口,别给细菌留下"开派对"的机会。
后要强调,牙疼不是病?疼起来真要命!出现症状尽早就医,别等到需要拔牙才后悔。毕竟再好的假牙,也不如自己的原装牙齿用得舒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