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"刷牙出血是不是上火?""牙龈红肿应该没事吧?"——这些容易被忽视的口腔问题,可能正在悄悄摧毁你的牙齿地基。从事口腔健康科普多年,我发现80%的成年人都有牙周问题,但真正重视的不到。今天我们就来这个沉默的牙齿。
早上刷牙时发现泡沫带血丝,很多人反应是刷牙太用力。其实这是牙龈发出的早警报。健康的牙龈就像紧实的衣领包裹牙齿,而当菌斑堆积刺激牙龈时,血管就会变得脆弱,轻微摩擦就会渗血。如果持续出血超过一周,说明牙龈炎症已经形成。
1. 刷牙出血成为常态
2. 牙龈颜色变深红或紫红
3. 口腔异味难以消除
4. 牙齿看起来"变长"了(其实是牙龈萎缩)
5. 咬东西使不上劲
尤其要注意的是,当发现牙齿松动时,往往意味着牙槽骨已经吸收超过1/3。就像房子地基被掏空,这时候治疗难度和费用都会大幅增加。
牙龈炎阶段:就像皮肤擦伤,及时清洁就能。此时拍片还看不到骨质,洗牙配合正确刷牙就能逆转。
轻度牙周炎:牙周袋形成,就像牙龈和牙齿之间出现裂缝。这个阶段需要深度清洁,可能需要3-4次治疗。
中重度牙周炎:牙齿开始松动移位,可能伴随脓肿。不仅需要牙周刮治,有时还得配合药物治疗甚手术。

"洗牙会让牙缝变大"——是牙缝本就存在,之前被牙结石填满了。
"老了都会掉牙"——正确护理牙齿可以陪伴终身。
"牙龈萎缩不可逆"——早期干预能控制,晚期也能通过治疗稳定病情。

每天2次刷牙+1次牙线是低配置。推荐使用巴氏刷牙法:牙刷斜45度对准牙龈沟,小幅震动清洁。牙线要呈"C"型包绕牙齿侧面上下刮擦。
每半年到一年做一次口腔检查,就像给牙齿做体检。吸烟人群要格外注意,尼古丁会掩盖牙龈出血症状,等发现问题时往往更。
发现症状一个月内就诊好。基础治疗通常包括:
- 超声波洁治(洗牙)
- 龈下刮治(深度清洁)
- 必要时配合药物治疗
治疗后可能有些酸软感,2-3天就会缓解。记住,牙周治疗不是一劳永逸,维护期护理同样重要。
孕妇激素变化更容易引发牙龈肿胀,建议孕前做好口腔检查。
糖尿病患者伤口愈合慢,要更严格控制牙周炎症。
正在做正畸的朋友要特别注意牙缝清洁,避免托槽周围菌斑堆积。
牙齿是身体的器官,牙周健康直接影响咀嚼功能和全身健康。下次刷牙出血时,别再简单归咎于"上火"了,你的牙龈可能正在求救。早发现早治疗,才能保住这口好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