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上刷牙时发现嘴里长了白斑,吃饭时总感觉舌头火辣辣的,或是口腔溃疡反反复复好不了……这些可能都是口腔黏膜病在作怪。作为每天要和食物、细菌打交道的"道防线",口腔黏膜其实比我们想象中更脆弱。今天就带大家认识这个容易被忽视的健康问题。

类是溃疡性问题,比如常见的复发性口腔溃疡,会在唇内侧、舌尖等部位形成圆形小坑,碰到咸辣食物就疼得倒吸气。第二类是颜色改变,有些患者黏膜会出现白纹、红斑,甚莫名淤血。第三类是感觉异常,包括口干、发麻、灼烧感,就像含了一嘴辣椒面似的。
需要特别提醒的是,如果同一个溃疡超过两周不愈合,或者黏膜变厚变硬,一定要及时就诊。去年有位40多岁的患者,总把颊黏膜上的白斑当成"上火",拖了半年才检查,结果发现是癌前病变。

导致口腔黏膜出问题的原因五花八门:镶得不合适的假牙天天摩擦黏膜,爱吃烫食的人容易灼伤口腔,长期吸烟会让黏膜变"老",还有糖尿病患者、更年期女性都更容易中招。近接诊的年轻人里,不少是因为熬夜、压力大导致免疫力下降,口腔溃疡月月来报到。
有些全身性疾病也会拿口腔"打信号灯"。比如缺铁性贫血的人舌头会像被抛光过一样光滑,克罗恩病可能伴随顽固性口腔溃疡。所以医生看黏膜病时,往往会问近体重有没有骤减、关节疼不疼这些看似不相关的问题。

对于偶发的口腔溃疡,可以用含利多卡因的凝胶暂时止痛,含漱氯己定溶液防止感染。但更重要的是找准病因——如果是尖锐牙尖导致的,就该去调磨牙齿;对牙膏中的十二烷基硫酸钠过敏的,换款温和型牙膏可能就解决问题。
日常护理要注意:刷牙用软毛牙刷,少吃60℃以上的烫食,戒烟限酒,保持充足睡眠。建议每半年检查一次口腔时,主动让医生帮忙看看黏膜状况。已经出现问题的患者,医生可能会建议做黏膜活检,这个检查就像取芝麻大小的组织,过程比拔牙轻松多了。

很多人觉得"口腔溃疡就是缺维生素",其实除非确实存在营养不良,否则补维生素有限。还有患者迷信"烧灼溃疡好得快",结果造成二次创伤。更危险的是把黏膜白斑当普通溃疡,自行用药延误治疗。
需要澄清的是:口腔黏膜病很少传染,不用担心接吻会传染溃疡;也不是所有白斑都会癌变,但确实需要医生鉴别;长期不愈的溃疡通过规范治疗,大多数都能得到控制。

戴正畸托槽的青少年要注意托槽是否反复摩擦黏膜,可以准备些正畸保护蜡。更年期女性如果出现顽固性口干,可能需要检测激素水平。经常应酬的商务人士要小心烟酒叠加刺激引发的白斑。糖尿病患者尤其要控制好血糖,否则口腔伤口很难愈合。
记住一个原则:口腔是身体的晴雨表。当黏膜持续出现异常时,既不要过度紧张,也不能掉以轻心。及时到正规医院的口腔黏膜科就诊,多数问题都能在早期得到妥善解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