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次听到“洗牙”这个词时,脑子里都会冒出一个问号:每天刷牙还不够吗?为什么还要专门去洗牙?今天我们就来这个看似简单却非常重要的话题。
即便你每天坚持刷牙两次,使用牙线,依然会有大约40%的牙面清洁不到位。这些地方容易堆积牙菌斑,时间长了就会钙化形成牙结石。牙结石就像水泥一样牢牢粘在牙齿上,普通刷牙根本奈何不了它。
麻烦的是,这些“钉子户”特别喜欢在牙龈边缘。如果不及时清理,它们会不断刺激牙龈,导致牙龈红肿、出血,终可能发展成牙周炎。很多人才三十出头就开始出现牙齿松动,罪魁祸首往往就是这些被忽视的牙结石。
误区一:洗牙会把牙缝洗大
其实牙缝变大是因为原本填满牙缝的牙结石被清除了。这恰恰说明你的牙齿已经积累了大量结石,洗牙只是让问题暴露出来而已。
误区二:洗牙特别疼
现在普遍采用超声波洁牙,技术成熟,操作得当的话基本不会有明显痛感。如果牙龈本身就有炎症,可能会有些许敏感,但在可承受范围内。
误区三:洗牙会让牙齿变白
洗牙主要是清除牙结石和色素沉积,确实能让牙齿本来的颜色。但如果想追求明星那种亮白,还需要通过其他美白方式。
一次标准的洗牙大约需要30-60分钟,主要分为四个步骤:
首先是口腔检查,医生会先用小镜子检查你的牙齿和牙龈状况;接着用超声波洁牙机清除大块牙结石;然后进行喷砂处理,去除细小牙渍;后是抛光,让牙面变得光滑,减少新的牙菌斑附着。
整个过程中,你可能会听到“滋滋”的超声波声音,感受到水流在口腔里冲洗,这都是正常现象。如果某个部位特别敏感,可以随时示意医生调整力度。
刚洗完牙的1-2天内,建议避免进食过冷、过热、过酸的食物。有些人的牙齿可能会有短暂敏感,这是正常现象,通常3-5天就会消失。
洗牙后更应该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,建议使用软毛牙刷,刷牙时要特别注意牙龈边缘的清洁。牙线或冲牙器可以帮助清洁牙缝,这些都是预防牙结石再次堆积的好方法。
对于大多数成年人来说,每年洗牙1-2次是比较合适的频率。但以下几个特殊人群需要特别注意:
吸烟者、经常喝茶咖啡的人建议每半年洗一次牙,因为这些习惯容易造成色素沉积;糖尿病患者、孕妇等免疫力较低的人群,牙周更容易出问题,也建议适当增加洗牙频率。
需要提醒的是,洗牙不是一劳永逸的。就像我们定期打扫房间一样,牙齿也需要定期做的清洁维护。与其等到牙齿出问题花大价钱治疗,不如把洗牙当成一项常规的口腔健康投资。
市面上有些小诊所打着“洗牙”的旗号吸引顾客,但很可能存在消毒不规范、操作不等问题。洗牙是一项的医疗行为,建议选择有资质的正规医疗机构。
的牙医会在洗牙过程中发现你牙齿的其他问题,比如龋齿、牙龈萎缩等,并给出的治疗建议。这是那些非正规场所无法的附加价值。
看完这篇文章,相信你对洗牙有了更的认识。牙齿健康不是小事,从现在开始重视起来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