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上刷牙时发现牙龈出血?吃苹果总留下血印子?这些被很多人忽视的小细节,可能就是牙周病的早期警告。作为仅次于龋齿的口腔常见病,我国35岁以上人群牙周病患病率高达90%,但主动就诊的人不足20%。今天我们就来这个"沉默的口腔"。
牙周病是发生在牙齿周围支持组织的慢性炎症。如果把牙齿比作大树,牙周组织就是树根周围的土壤。当菌斑中的细菌长期侵蚀"土壤",就会造成牙龈红肿、牙槽骨吸收,终导致牙齿松动脱落。
1. 刷牙出血:健康的牙龈不会轻易出血,如果连续一周出现刷牙出血,就像身体在拉警报。
2. 持续性口臭:那种怎么漱口都去不掉的异味,可能是牙周袋内细菌发酵产生的硫化物。
3. 牙龈变色:正常牙龈呈淡粉色,如果变成鲜红或暗红色,说明炎症已经找上门。
4. 牙齿变长:这不是错觉!牙龈萎缩会导致牙根暴露,让牙齿看起来变长了。
5. 咬合无力:突然发现咬不动硬物,可能是牙周组织受损发出的求救信号。
很多人觉得"牙周炎不着急治",这个误区很危险。临床数据显示:中重度牙周炎患者牙齿脱落风险是正常人的3-5倍。更值得注意的是,牙周细菌还可能通过循环影响全身,增加心脑血管疾病、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的风险。
正确刷牙:建议使用巴氏刷牙法,牙刷倾斜45度对准牙龈沟,每次少3分钟。电动牙刷的清洁效率比手动牙刷高30%,是不错的选择。
善用牙线:牙刷只能清洁60%的牙面,牙缝中的食物残渣要靠牙线清理。记住是"拉锯式"进入牙缝,不是生硬往下压。
定期洗牙:即使再认真刷牙,每年也需要1-2次洁治,清除顽固的牙结石。
早期干预:当发现牙龈出血时,可以使用含氯己定的漱口水辅助控制炎症,但连续使用不宜超过2周。
洗牙会让牙缝变大吗?这是典型误区。洗牙清除的是本就该去除的牙结石,牙缝变大是因为牙龈已经萎缩。
孕妇更容易得牙周病?确实如此。孕期激素变化会使牙龈血管通透性增加,更要注腔清洁。
治疗需要多久?轻度患者可能1-2次就诊就能控制,中重度需要3-6个月的系疗。
对于经常加班的职场人,可以在办公室备一套旅行装牙具。午餐后花3分钟清洁牙齿,相当于给口腔做"中场休息"。选择含氟牙膏时注意看浓度,建议使用0.1%以上的含氟产品。
记住,牙周病的治疗永远不晚,但越早干预越好。下次发现牙龈出血时,别再简单漱口了事,及时预约牙周科检查才是明智之举。毕竟,保护好天然牙齿,才是划算的健康投资。